Post By:2025/1/3 10:34:40
冬至阳生,岁回律转。墨水河静静流淌,即墨千年古韵之美,温馨动人。
治国安邦,重在基层。即墨区把党建作为基层治理压舱石,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深化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基层治理理念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,一幅社会和谐、乡村和美、百姓和顺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[img]/tp/2025/0103/1028539290.jpg[/img]
“新都大妈”活跃在居民中间,解决居民身边小事。
[b] 一颗红心 点亮民心[/b]
[b]红色力量奏响小区治理“交响曲”[/b]
小区是城市的细胞,虽小,却连着千家万户。小区治理工作情况复杂、任务艰巨、责任重大。可在即发阳光城小区,这件事并不难。为什么?秘诀就在于党建领航、群防群治。 阳光城小区始建于2004年,是一个居住近两千户的大型小区。小区治理仅靠社区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格员显然捉襟见肘,还得居民参与“唱主角”。
如何让满盘沙变成一盘棋?社区党委整合共建单位、社会组织、业委会、物业、网格员、楼长等多方力量,建立“周一汇”共商议事会工作机制,对小区发生的难点问题,面对面交流,一对一解答,形成“收集、协商、落实、反馈”治理闭环,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路径。
“小区中心广场建成将近20年了,有些基础设施损坏严重,影响居民正常使用,经过征求居民意见,业委会在社区党委协助下,联系相关公益单位筹集资金4万余元整修广场。”在即发阳光城小区“周一汇”共商议事会上,业委会党支部书记黄绪玉汇报工作进展。
阳光城社区党委吸纳“党员中心户”、小区能人参与到业委会工作中来,成立即墨首家“红色业委会”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把居民的“问题清单”变成“红色业委会”的“履职清单”,努力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题。截至目前,社区党委联合业委会,修补1000余平米破损路面、安装28盏太阳能路灯、更换2000余平米破损人行道板,为小区治理带来新鲜的活力。
2024年以来,即墨区把基层党建的触角向小区延伸,扭住业委会和物业这两个关键,深入开展“红色物业”“红色业委会”双覆盖攻坚行动,有力激活小区治理“基层细胞”,有效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,以“红色业委会”撬动基层治理破难。今年新组建业委会115个,业委会总数达到196个。
如今,在即墨,以“红色业委会”为引擎,激发多元力量参与小区治理,为小区治理注入新动能。
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事,解决得好不好,对社区的基层治理能力是一大考验。在北安街道新都社区,活跃着一支“新都大妈”团队,63位“大妈”活跃在社区一线,帮未成年子女要抚养费、调解楼上楼下因养狗产生的冲突……拉着呱就把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等问题解决了。
“安装智能化小便门,凭卡出入”“建议小区增设太阳能路灯”……在即发阳光城小区的阳光议事亭里,居民们你一言、我一语提着意见。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,阳光城社区党委设立阳光议事亭,群众的关心事、烦心事、忧心事都可以到“议事亭”说一说,议一议,确定要干的事项,业委会和居民一起盯进度、盯质量,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小区治理主人翁。
从社区唱“独角戏”到社会力量“大合唱”,从百姓“旁观”到全民“参与”,居民自治共治激活小区治理“一池春水”。
[img]/tp/2025/0103/1033157410.jpg[/img]
在即发阳光城阳光议事亭里,居民讨论小区治理问题。
[b]富了乡亲 稳了乡村[/b]
[b]强村共富撬动乡村治理“大格局”[/b]
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如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?强村共富就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。 蓝村街道壮武村位于即墨西部,曾是夷国故都,桃源河流经此地,土地肥沃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村庄,却因收益低、村民外出打工等原因导致部分耕地“撂荒”。
“看着分散的撂荒地,我心疼啊!”壮武村党支部书记王德生惋惜地说。
土地是农民的根,如何让土地生金?壮武村探索“党组织+强村共富公司+农户”模式,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——青岛壮武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开展承包地细碎化整合,让“小田”变“大田”,累计流转全村 3000 多亩土地。流转后的土地由强村共富公司统一经营,统一管理,全程规模化经营,走出一条“农业村”强村共富的新路子。
“我们将土地流转给强村共富公司,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同时,还能就近到种植基地务工,农忙季节每月可以增收3000-5000元。”村民王祖臣笑着说。
54岁的王德生鬓角已经有些发白,谈起村里的变化,他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,“大河有水小河满。村集体底子厚了、村民腰包鼓了,村庄自然安稳有序。”
“直播间的家人们,大家好,我是即墨区龙泉街道满贡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永龙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工制作的土特产萁馏……”在龙泉街道满贡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一幅海报、一堆土特产和一套直播设备,刘永龙的直播间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。
龙泉街道满贡二村原是经济薄弱村,2022年,村庄成立了青岛满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并注册“墨城满贡”商标,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,种植绿色、有机、原生态农产品为主,合作社流转村民600余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,组织293名村民入股96.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实现年销售额近千万元,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200余人。
在即墨,像壮武村、满贡村这样的强村共富公司就有49家。近年来,即墨区通过强村共富公司市场化运作,引导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“三农”领域,着力盘活农村土地、闲置房屋等各类资源,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探索出一条“党建引领、市场赋能、集体增收、村民致富”的共富新模式,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和谐之基、力量之源、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[img]/tp/2025/0103/1034047457.jpg[/img]
满贡村党委书记刘永龙在直播间销售特色农产品。 [b] 解了民忧 兜住底线[/b]
[b]红色助联体织密民生保障“安全网”[/b]
“亮了!亮了!”一盏暖光灯,照亮了昔日的昏暗小屋,北安街道营上村荆世法打量着屋子里的新光景,兴奋地喊道。“以前家里电线经常烧坏,灯也不太亮,多亏了亮居工程,帮我家改造了线路,屋子亮堂了,用电安全了,日子过得更踏实了。”
亮居工程为即墨区北安街道77户困难家庭实施用电线路改造,错综缠绕的“老龄”麻花线变身沿墙铺设的护线套管,不仅将光明延伸到屋内,更将电流汇成暖流,让救助关爱直抵人心。
社会救助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性、兜底性工作。谁来帮、帮什么、怎么帮?这是一个时代课题。
即墨区从党建共建破题,坚持政社联动,打造党组织牵头,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衔接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“红色助联体”,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统筹民政、医保、残联、慈善等部门救助资源,引导183家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救助帮扶项目,梳理基本生活、医疗、就业、住房、教育、司法、灾害等34项政府救助清单,衔接慈善、服务、资源链接等11项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事项,构建起兜底有力、衔接有序、政社互补、高效便捷的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发展新格局。
亮居工程就是红色助联体的一个成功案例。“我们党员联户、网格员走访时发现,部分低保家庭、孤寡老人家中线路老化严重,存在较大安全隐患,照明和用电存在困难。”北安街道党工委委员、武装部部长张世岩介绍,“‘帮什么’的问题明确了,‘谁来帮’‘怎么帮’?我们在红色助联体中寻找资源匹配答案:与区慈善总会、区供电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,由区慈善总会筹款10万元,由区供电公司党员组成电力彩虹志愿服务队提供志愿服务,一下子解决了77户困难群众的用电问题”。
亮居工程、“就享家”培训就业、“新星助学”“绿丝带·暖心工程”志愿服务、“与法同行·援助惠民”……红色助联体就像一块磁石,链接社会机构、志愿团队和爱心人士等公益力量,党建共建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“红色合伙人”不断扩容,形成基层社会救助的强大合力。
“即墨区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,将“党建+社会救助”模式覆盖到全区17镇街,打造“一镇(街)一特色”的“红色助联体”工作矩阵,实现社会救助多元化、精准化、高效化,妥善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安危冷暖问题,真正实现弱有所扶、困有所助、难有所帮,兜住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。”即墨区民政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鲁向阳表示。
[img]/tp/2025/0103/1034223460.jpg[/img]
红色助联体亮居工程为北安街道77户困难家庭实施用电线路改造。
放眼即墨,无论在田间地头、还是小区楼院,党委政府“掌舵”主导、全民执篙撑船的治理格局逐步实现,全域善治的“航船”行稳致远。